(文/王永前 贾远琨 王辰阳)12月22日,洋山深水港,一个身披“红衣”的集装箱被平稳吊装到远洋货轮上,标志着上海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成为全球首个迈上5000万大关的集装箱码头。上海港有望连续15年蝉联世界第一。
航运是国际经贸往来的“大动脉”,全球约80%的货物通过海上运输,因此港口货物流量、流向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晴雨表”3377体育app,国际枢纽港也成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运转的“稳定器”。上海港在当前全球经济处于震荡盘整期的背景下实现港口能级跃升,彰显上海港世界一流航运枢纽的突出地位,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蓬勃动能。
中国港口为全球经贸持续稳“链”,以航运互联互通的“确定性”应对国际经贸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港口“增量”正为全球经济“增能”。
时值岁末,不寻常的2024年即将画上句号,东海之滨的上海港给全球航运业带来一则喜讯: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向处于增长放缓、低位徘徊的全球经济释放积极信号。
这一年,国际航次加班加密。据上海海关公布,截至12月19日,上海海关今年累计监管进出上海港国际航行船舶4.3万余艘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5%,预计全年将突破4.5万艘次,创历史新高。
港口“增量”彰显上海港世界一流航运枢纽的突出地位。自2010年起,上海港就成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码头并蝉联至今。数据显示,目前,上海港拥有近350条国际航线多个港口。
箱量增长背后是货物“流量”集聚。“对上海港5000万标箱的箱量进行细分会发现,外贸出口重箱增长显著,这表明中国产业经济持续为全球贸易赋能,表明世界和中国密不可分,经贸往来保持稳定增长。”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杨焱滨说。
记者从上海海关了解到,作为全球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上海口岸平均每天进出口货值超过298亿元,平均每小时进出口超过12.4亿元。港口“晴雨”反映经济“冷暖”,近年来,以电动汽车、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进出口畅销产品带动一波波热潮3377体育app。除了面向欧洲、北美、日韩等发达市场,上海口岸还是全国最大的对非贸易口岸,港口的全球“航路”链接国际经贸“账本”,让各地共享物流优循环带来的发展成果。
从港口看经济,物流数据反映的是经济走势,是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能量”。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11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显示,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高于10月份的5.3%,受到各方关注。瑞士《财经报》评论说,“中国工业正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增长”。荷兰国际集团12月16日的研报认为,今年中国将实现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路透社称,“随着最近的刺激措施开始发力,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企稳”。
国内产业经济与国际贸易深度耦合,通过港口畅通了国内、国际双循环。杨焱滨说:“上海港通江达海,与长三角乃至长江经济带沿线港口深度合作,畅通物流通道、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管理效能,广阔的产业腹地推动上海港箱量攀升,上海港的‘内外联动’又带动沿线产业发展,打通‘出海’通道。”
“乘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东风,今年前三季度安徽水运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比例达37.1%,为安徽节约物流成本约480亿元。”安徽港航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庆领说。
12月18日,经过23天航行,从秘鲁钱凯港驶抵上海港的中远海运旗下的“新上海”轮顺利靠港,这是钱凯港开港以来至上海的首个正式航次,随之漂洋过海而来的是秘鲁水果蓝莓、牛油果……从钱凯到上海的“友谊之舟”,架起亚拉陆海新通道的“繁荣之路”。
钱凯港自动化码头建设、单程航行时间缩短近20天、智能冷链设备保证生鲜产品“新鲜直送”……在这一备受关注的首航之外,还有“中国方案”赋能海外港口建设运营的生动故事。
由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港口”)控股和投资开发的秘鲁钱凯港于今年11月开港运营。中远海运港口秘鲁公司总经理卡洛斯·特哈达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2024年11月底至2025年5月为‘试运营’阶段,可以处理载箱量最多14000TEU(标箱)的船舶,未来有能力处理24000TEU的超大型船舶。”
秘鲁和中国之间的海运时间从35天至40天缩短至23天,同时也将成为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智利等国家商品出口的国际中转港,推动地区贸易及中拉贸易发展。
钱凯港智慧码头建设应用的是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提供的方案,与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师出同门”。“洋山四期的智能管控系统是我国首次打破国外港口软件技术垄断,推动自动化码头成功内嵌‘中国芯’。目前,‘洋山四期超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已在国内外14个码头复制应用,钱凯港就是其中一例。”上港集团哪吒科技党总支书记、总经理黄桁说。
2017年,上海港所属的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投入运营,当年助力上海港突破集装箱吞吐量4000万标箱大关。而它的贡献不仅在于箱量,更向全球港口贡献了智慧码头的“中国方案”。自动化码头在人员减少70%的同时综合效率提高30%,且人均劳动生产率为传统码头的213%。这样的智慧港口不仅为中国航运业做出重要贡献,也吸引国外诸多港口前来咨询合作。
更多的“中国方案”在远洋运输中得以应用。“新上海”轮上使用中远海运“IBOX智能冷箱”等专属设备,全程可视可控,实现冷链自主管理,对温度、湿度可做到实时监控和异常反馈,保障货物运输全程安全和新鲜。这使更多的水果、生鲜产品的远洋运输成为可能,为中拉贸易增加了物流新选择。
今年4月,上海港成功完成对大型集装箱船绿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作业,是我国历史性“第一单”。这是上海港取得液化天然气加注常态化发展之后的又一进步。
绿色能源使用让港口吹起清新之风,而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带来的不仅仅是降碳。上港集团能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罗文斌说:“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对清洁能源使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大型航运企业也更倾向于选择绿色服务功能更好的港口作为母港、开设航线。绿色能源供给能力是未来港口进一步集聚航运资源的重要竞争力之一。”
上海港在液化天然气和绿色甲醇业务上实现竞跑突围,目前,已位列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港全球前三位。下一步,上海将全力打造“上海港清洁能源加注中心”,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完善和能级提升。“到2030年,我们希望实现液化天然气加注能力100万立方米,绿色甲醇及生物燃料加注能力100万吨的‘双百’目标。”罗文斌说。
2023年以来,上海港还分别与洛杉矶港、汉堡港共建“绿色航运走廊”,为全球绿色航运走廊建设提供示范样本。汉堡港务局首席执行官延斯·迈尔表示,绿色低碳转型并不只是两个港口之间的事情,建设绿色航运走廊能让更多伙伴加入降碳事业。
港口绿色转型需要绿色能源生产和运输企业、绿色能源的使用方港口、航运企业共同努力,港口、航运的协同创新在上海不断取得新进展。
中远海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万敏表示,中远海运以“枢纽+通道+网络”一体化提升运营服务能力,建设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3377体育官网长江经济带区域、亚太区域贸易物流体系。同时,聚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提升,加快提升航运保险投保、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积极参与探索海事仲裁制度规则创新,助力推动发展航运衍生品市场。
比如,中远海运集团牵头组建的全球航运商业网络,是联合全球港航头部企业共同打造3377体育app、在上海率先推出基于区块链平台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以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
港口物流带来数据流,数据流推动金融产品开发。中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交易,成为国际航运市场观冷暖、避风险的重要工具。尽管上海国际海事仲裁整体份额仍远低于伦敦,但在制度创新的保障下也取得突破。2024年全国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案件在上海仲裁。
夯实硬实力、提升软实力,让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已连续五年稳居全球前三。
从东海之滨的一片幽隐海滩,到世界航运版图中的一枚耀眼坐标,数十年来,上海港不断实现历史性跨越,是我国对外经贸发展通道日益拓宽、改革开放步伐坚定不移的见证。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教授真虹认为:“依托航运物流来吸引航运全要素的集聚,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国际航运发展的能级,仍待继续破题。”
12月22日,上海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成为全球首个突破5000万大关的集装箱码头。(方喆 摄)